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要在软件、信息、金融、商务、法律、交通、物流、商贸等领域,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近日,交通运输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数据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的《“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提出:
· 到2030年,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
· 推动建设面向全程物流链的“一站式”协同系统。
· 深入推进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推动以电子认证、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的运输电子单证应用,优化贸易便利化环境,提升联程联运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
· 推动人工智能与枢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深度融合,支撑枢纽集群高效协同运行、(近)零排放。
· 加强智慧供应链管理和智慧物流大数据应用,提升物流信息系统资源整合能力。
那么,“人工智能+物流”有哪些落地场景,下一步如何推动“人工智能+物流”高质量发展?
从行业发展实践看,"人工智能+物流"已从概念走向大规模落地应用,形成了仓储智能化、分拣自动化、调度精准化、供应链协同化的产业新生态。当前,智能物流技术应用正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融合演进,从单纯降本增效向价值创造转型。
智能仓储管理是AI技术在物流领域最成熟的应用场景之一,主要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算法实现仓储效率提升,包括智能库存管理、智能分拣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分拣配送环节是物流行业人力密集型环节,AI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包括智能体应用(如韵达基于通用大模型技术打造的"韵达智能体",在客服、路由规划、包裹可视化等环节实现深度应用,显著提升运营效率)、自动导引车(AGV)、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新型配送方式。多式联运场景下的智能调度与路由规划是AI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向,主要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智能调用公路、水路、铁路等多源运力资源,一键生成多维度运输方案),进行网络规划优化。区块链技术与物流电子单证的结合,解决了传统物流单证流转效率低、易篡改等痛点。例如,中远海运 GSBN 电子提单管理系统 (IQAX ebL) 在干散货贸易领域应用,实现供应商、贸易商、承运方和银行全贸易流程线上处理;马士基与 IBM TradeLens 平台部署跨链架构,支持 12 种国际货运单证标准并行处理。
AI技术与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深度融合,推动枢纽集群高效协同。例如苏溪集装箱办理站以"堆场自动化轨道式龙门吊+自动化无人驾驶运输车+铁路装卸线专用龙门吊"为核心,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与云计算等技术,使装卸效率提升一倍。菜鸟推出下一代智慧航空货站物流解决方案,涵盖自动化仓储、物流轨迹追踪及ONERecord互联互通技术方案,构建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航空物流枢纽。AI技术赋能供应链全链路管理,提升供应链弹性和响应速度包括供应链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引擎、供应链数字信用体系等。①联网、AI大模型等新技术与物流场景深度结合,突破智能仓储机器人、无人配送车等场景的深化应用。②加强AI算法研发,提升算法在复杂物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鲁棒性,降低算法部署成本。③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面向物流行业的专用AI芯片和边缘计算设备。①建立健全物流数据分类分级制度,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②推动物流企业间数据接口标准化,促进"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协同③探索物流数据交易机制,培育数据服务市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低空物流网络:推进"无人机+数智物流"全场景示范,发展低空末端物流,满足即时物流需求;拓展无人机应急救援、医疗配送、外卖配送等应用场景。国际物流网络:围绕"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布局智能海外仓与区域物流枢纽,打造全球物流廊道,探索跨境物流数据互联、标准互认。绿色智慧物流:推动人工智能与绿色物流深度融合,利用AI算法优化运输路线、减少空驶率,实现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目标。①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成渝等优势地区,推广"制造+服务"模式,打造人工智能+物流创新应用高地。②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从单纯的技术应用向"技术+模式"协同创新转变。③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型制造,构建"生产+物流"一体化供应链体系。①"链主"企业引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②产学研用协同。加强物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提供商的深度合作,共建创新联合体,促进技术研发与应用落地良性互动。③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物流与制造、商贸、金融等行业深度融合,构建"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①制定行业标准,完善监管机制,为AI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提供制度保障②建立AI物流应用伦理指南,明确算法开发者的"主体责任",同时建立"强制保险+赔偿基金"机制,防范伦理风险③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既懂物流业务又懂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21世纪多式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