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触摸经济温度 | 港口忙 贸易旺

发布时间:2022-2-17 14:39:02

【粤港澳大湾区】

港口数据一路向好 新能源汽车成出口“黑马”

◎周可 记者 时娜 ○编辑 邱江

虎年春节,寒潮过境,气温骤降,广东迎来10年来最冷春节假期,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却比往年更加火热。上海证券报记者在深圳、广州的港口码头采访时看到,各大港区岸桥林立,集装箱装卸井然有序,车船往来如织,一派繁忙。

港口码头繁忙的背后,是华南地区真真切切的进出口货物流转。“我们春节后第一周已经排期50多艘次的外贸班轮和29艘次内贸班轮。从目前船期和作业箱量走势来看,可以预见一季度的港口形势是一路向好的,吞吐量值得期待。”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操作部策划室副经理张少虹说。

港口生产喜迎开门红

2月7日,虎年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盐田国际全体员工各就各位,闭环管理区工作人员达到1300人。

国外港口拥堵叠加春节囤货出口,位于深圳东部的盐田港国际码头又经历了一个异常繁忙的春节。春节前夕,盐田国际迎来新一波大型船舶的密集挂靠,港区再现泊位停满巨轮的盛况。为了避免周边交通堵塞,盐田国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不断改善堆场密度。春节期间,大量港区员工放弃了与家人团圆,坚守岗位,在码头堆场接近满负荷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港口生产“双统筹”工作,保持大湾区外贸进出口顺畅。

位于深圳西部的蛇口集装箱码头(SCT)、赤湾集装箱码头(CCT)、妈湾集装箱码头(MCT)同样繁忙。记者在妈湾智慧港码头看到,码头智能操作中心的远控岸桥司机操作吊臂,从船上抓取集装箱,精准地落在自动驾驶集卡车上。自动驾驶的智能拖车根据系统规划线路行驶到堆场,由“自动化轨道吊”设备完成堆场收箱作业……

据深圳两大主要港区披露,春节期间(2月1日至2月6日),招商西部港区共完成船舶服务125艘次,吞吐量近19万标箱;盐田港区则完成船舶服务超50艘次,吞吐量近21万标箱。

广州港也是喜迎“开门红”。今年1月份,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2万标准箱,其中外贸完成22万标准箱,同比增加69%,再次刷新自开港以来单月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历史纪录。张少虹表示,南沙港从1月上旬就开启了节前繁忙生产的节奏,一直持续到春节假期,预计将会延续到2月底。“我们码头内外贸生产一直维持着全年365天连轴转,操作服务不打烊。”

据了解,春节假期南沙港区一、二期码头一共完成内、外贸船舶182艘次,集装箱吞吐量达12.55万标准箱。

新能源汽车出口强劲

“虽然过年没有回家,但看着码头上巨轮来来往往,货上货下,心里也非常高兴。”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因为“港口忙,贸易旺”,背后藏着中国经济走势及华南地区进出口形势。

“我们每年年初都会对珠三角生产企业、贸易公司复工复产进行摸底、预判,再与内外贸班轮公司、驳船公司沟通协调,预判节前节后的生产形势、作业情况。从目前船期和作业箱量走势来看,可以预见今年一季度的港口形势是一路向好的,吞吐量值得期待。”张少虹说。

1月以来,广州港南沙港区各作业码头开足马力,整合好内外贸的作业资源,特别是现场作业的大型机械司机、内拖司机及现场管理指挥人员,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应对节前节后的生产形势。

据记者了解,从出口品类来看,广州的新能源汽车、深圳的跨境电商成为外贸赛道上的“黑马。据了解,广州港1月外贸汽车滚装出口近1.4万辆,创历史新高。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在2021年创历史新高后,在2022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受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整车出口迎来黄金发展期。2021年,在原有内贸及平行进口业务的基础上,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不断拓展新客户,新增吉利、长安、比亚迪、传祺等外贸出口品牌,并拓展整车铁海联运业务,同时先后引入NYK、MOL、安吉航运等船公司在南沙增开中东、欧洲、南美、东南亚、中北美等6条外贸滚装航线,带动广州港集团全年完成滚装出口10.5万辆,同比增长162.5%。

据介绍,广州港是广州建设汽车国际贸易中心的主要载体,现已建成投产5个万吨级以上专业滚装泊位。2022年近洋码头2个7万吨级滚装泊位建成投产后,南沙汽车口岸将形成拥有7个万吨级以上滚装汽车专用泊位、1.8公里码头岸线、近160万平米商品车堆场的国内最大的滚装码头集群。随着码头能力不断提档升级,广州港正逐渐成长为服务大湾区及周边腹地、连通世界的汽车出海大通道。

【长三角】

“钢铁驼队”连轴转 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记者 陈梦娜 宋薇萍 ○编辑 吴正懿

虎年伊始,蓬勃朝气不仅升腾在长三角的港口码头,还充盈在连接港口的铁路线上,长三角外贸呈现欣欣向荣之象。

长三角“钢铁驼队”密集开行

2月8日16时30分许,一趟满载着出口货物的列车,从珲春铁路口岸鸣笛启程,驶向终点波兰马拉舍维奇。

该班列货物主要来自长三角地区,在宁波舟山港装船后,经海路运输至营口,再经公铁联运到达珲春,最终经由珲春铁路口岸发往欧洲。

另一路,装载着80标准箱出口欧洲货物的马士基·阿特斯海铁联运专列2月7日驶出中国一拖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奔赴宁波舟山港,随后直接装船出海,发往荷兰弟鹿特丹港。

两班专列成功首发,使得内陆海铁联运业务网络日渐织密,提升了运输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畅通了内陆出海通道。

春节假期,一列列长三角“钢铁驼队”,加班加点地纵横驰骋在亚欧大陆之间。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春节假期(1月31日至2月6日),长三角铁路共开行中欧班列和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92列,数量同比激增150%。其中,2月3日、2月4日各开行16列,创历年来单日开行列数新高。

“钢铁驼队”从长三角多地启程,将小商品、日用百货、五金建材、生活用品、机械设备、智能家电等“中国造”运往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返程时,又将欧洲、中亚生产的汽车配件、板材、矿产资源等进口商品运回国内。

譬如,连云港港口,1月份已开行64列中欧班列,同比增长65.2%,其中去程班列完成44列,同比增长61.0%;回程班列完成20列,同比增长75.3%,双双实现首月“开门红”。

集装箱吞吐量屡创新高

港口是衡量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之一。春节期间,上海吴淞口岸通关不停歇。除夕当天,一线岗位上仍有50多票单证要处理。年初六高峰期,有几百票等待通关。

“初六有一票是进口的铁矿石,要赶船期,几天之前就打电话来询问过海关春节的加班安排了。”上海吴淞海关综合业务科关员闻正伟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这是他连续第三年在岗位上度过除夕。

繁忙的业务场景,“点亮”了长三角重要港口的数据。2022年1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35万标准箱,创历史月度新高。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实现4703.3万标准箱,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

宁波舟山港也传来捷报:1月31日至2月6日,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2万标准箱,与去年春节期间持平;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12430标准箱,同比增长33.6%。宁波舟山港矿石经营体系共完成铁矿石接卸量298.9万吨,同比增长10.6%。原油、煤炭等大宗商品接卸量也有稳定增长。

连云港2月9日发布的信息也显示,今年1月份,连云港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07.18万吨,同比增长13.63%;完成集装箱46.46万标箱,同比增长15.31%,实现首月“开门红”的同时,也刷新了单月吞吐纪录。

“多个外贸数据和指标的增长,生动反映了长三角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上海市委党校开放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邹磊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长三角地区对稳住我国外贸基本盘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他建议,以此为契机,一方面持续推进海陆基础设施和跨境贸易通道“硬联通”,另一方面着力实现国内国际经贸规则标准“软联通”,不断为长三角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积极条件。

RCEP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纵观整个长三角,自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以来,政策红利正在逐步释放。

以上海为例,截至1月31日,上海海关累计受理273份进口享惠报关单,货值2.8亿元,关税减让489.5万元;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4553份,货值17.9亿元;实现优惠贸易项下进出口总值达20.7亿元。

今年1月,杭州海关共签发RCEP原产地证书2953份,涉及货值8.78亿元,浙企享惠超870万元,主要享惠出口产品为农产品、纺织服装、水产品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RCEP生效的最大利好是,进口成本降低、出口机遇增多。大金化学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仲村清人介绍,RCEP实施后,公司购买日本原产的氟化工产品将享受到关税减让,保守估计全年可减免超500万元,进口规模增长10%。

展望2022年全年的外贸形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今年的出口和外贸形势都保持乐观预期。

“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维持10%左右的增长,仍将显著高于GDP增速,这也反映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存在。”李迅雷说,出口增长对于提升中下游的景气度、解决就业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李迅雷分析,2021年中国出口增长30%,中国在全球的出口份额达到16%,如此之高的增速和份额在全球历史上都堪称奇迹。“2022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不会维持去年那么高的增长,但我们对出口还是维持乐观预期,因为随着全球疫情好转,全球流动性将继续增加,包括货物流、资金流等都将向好发展。此外,假如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进口成本也将顺势下降,今年进口增速的回落也会更加明显。这就意味着,今年的进出口顺差不会因为出口增速回落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