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发力!这匹大湾区“黑马”再次抢得先机!

发布时间:2022-2-26 13:47:47

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双双登顶北京滑雪大跳台项目的最高领奖台。

很多观众慨叹于年轻选手在这项“勇敢者的游戏”中的超强爆发力,更惊羡于他们凌空翻飞时对身体的全面掌控力。

全能与爆发,往往是极限运动纪录创造者身上的特有符号。

当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竞赛,同样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先发制人者,往往是爆发力极强的“全能型选手”。

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在“全能型选手”的引领下,创造着一项项经济奇迹。

  出色的“全能型选手”

中国有三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被誉为国内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城市群。达到这点,殊为不易。

前段时间,2021年中国城市最新GDP排名出炉,群雄逐鹿,“黑马”突围。“万亿俱乐部”又添新成员,京沪联袂突破4万亿大关……

在这般激烈的赛道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表现仍能用“锋芒毕露”来形容:

深圳首次突破3万亿,超过首尔,挑战全球前十

广州经济稳守前四位置

广佛莞的GDP名义增速均超过京沪杭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之道,或许正是它的取胜秘诀:比起鼓励孤勇者,更强调区域的高度融合,  进而推动各城市、各生产要素朝着“互联互通”的方向发展。

南沙,正是大湾区培育出的一名出色的“全能型选手”。

在高度融合的格局要求下,“南沙不仅是广州的南沙,更是大湾区的南沙”这句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印证。

近年,南沙势如破竹,惊艳大湾区。

2019年,南沙GDP增速一鸣惊人,成为广州11区中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区;

2020年,南沙增速蝉联冠军;

2021年,南沙GDP总值首度突破2000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全市之首,以及19个国家级新区之首。

2017-2021年,南沙新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数量翻了一倍,从99个升至223个。

2月21日,南沙区发改和宣传部门召开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四组经济数据,不难看出南沙发展的韧性和爆发力。

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所说,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可以用“两新三快”进行概括。

一是形成战略发展新格局,二是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各项发展改革措施行动快、速度快、成效快,实现了“十三五”完美收官与“十四五”良好开局。

但南沙崛起,仅仅是为加入GDP的角逐之战吗?

显然,南沙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角色和任务。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及南沙——指出要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全面合作示范区”六个字,举足轻重。不同于前海、横琴,南沙同时面向香港、澳门开展全方位合作,合作领域更是不限于产业方面,而是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科研等多方面,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广州南沙新区

简而言之,南沙要成为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血管脉络”,推动人才、资金、物资等各项生产要素如同血液般在粤、港、澳三地畅通流动。

香港是中国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南沙,是广东与港澳的超级联系人。

  大湾区的“超级立交桥”

无论对于广东还是香港、澳门来说,南沙都是“超级联系人”的最佳人选。

放眼世界,众多国际大城市如纽约、香港、新加坡、旧金山、东京,无一不因港口而兴。

而南沙,不仅有世界级港口作为依托,更背靠中国内地的庞大产业链。

如此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地位,也使它日益成为大湾区的“超级立交桥”。

  俯瞰南沙大桥

打开地图,不难发现,南沙毗邻港澳,与东莞深圳仅一水之隔。如今,愈发密集的交通路网正从这片港口向内地延伸。

2021年的最后一天,一列运载粮食、木材、卷钢等大宗货物的集装箱班列从南沙港驶出,发往江西、重庆等地。

这是南沙港铁路建成通车的首趟列车。经过这条铁路,还可以开行从南沙港码头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

可以说,南沙港铁路打通了海铁公联运“最后一公里”。  它是南沙畅通联结珠三角西部和内陆地区的重要货运通道,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全国最快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南沙实现30分钟直达广州中心城区的时空目标。

仔细观察18号线,它不是一条普通的广州市内地铁线,而是贯通大湾区南北向的交通大动脉。

这条地铁线北起清远,穿过广州中心城区,南接中山和珠海。根据去年公布的信息,18号线完全有可能继续南行,连通澳门。

南沙,正好处在地铁18号线的中点。

与此同时,南沙还有望通过广州地铁22号线成功“牵手”深圳。

基于立体化的轨道交通线网,南沙的“半小时好友圈”不断扩大,与香港、澳门的时空不断缩小。

如今,在南沙庆盛站乘坐广深港高铁,35分钟即可直达香港西九龙;  随着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进入开展前期工作阶段,南沙将加快兑现大湾区交通几何中心的独特价值。

南沙,占据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并将成为大湾区的交通几何中心。

  广州南沙蕉门河中心区

  软联通和心联通

但,众所周知,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国际一流湾区最独特的区别在于,它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的背景下建设的。

国际上尚未有哪个湾区能提供这样的先例参考。这为粤港澳大湾区留足了创新空间,也带来一定的未知挑战。

于南沙而言,实现大湾区交轨“硬联通”之后要迈出的关键一步,必然是打破各种生产流通机制的障碍,建立规则机制上的“软联动”,全面发挥南沙“超级联系人”的作用。

设立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正是南沙一次极具创新意味的尝试,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

粤港咨委会聘任了16名香港委员和10名内地委员,包括国家港澳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徐泽、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原局长苏锦梁等,堪称南沙全面成为“超级联系人”的“最强大脑”。

简单概括,咨委会的使命,是双向促进,双向吸引,向香港讲好“南沙故事”,也向南沙讲透“香港优势”。

从去年10月挂牌成立以来,粤港合作咨委会服务中心已经有18家香港工商界专业机构进驻。

而它的更深远影响在于,辐射吸引各个会员机构背后的香港企业和人士“走进来”,为港澳企业项目以及工作者更顺利地衔接内地环境提供成熟的经验和指引,同时引入省、市工商联,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链接香港及国际资源通道。

目前,在粤港合作咨委会的推动下,港式国际化社区、港人子弟学校等重点项目已经相继启动,越来越多香港企业将目光投向南沙。

  南沙国际人才港

  南沙国际人才港

  广州南沙港人子弟学校项目效果图

香港零售业协会拟利用南沙的港口、跨境贸易政策等资源优势拓展粤港跨境贸易合作;部分企业有落户南沙的意向;香港有关方面也拟计划与南沙港携手开展海空联运项目合作……

除了创新设立新型合作机制外,南沙在科创、金融市场、人才资格认证等领域同样大胆探索,不断破解政策堵点。

  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

比如,南沙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科研资金跨境流动,累计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香港分部划拨了1.2亿元科研资金、建设经费和合作经费。

南沙目前有15家银行机构获得了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为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此外,南沙还率先出台建筑和交通工程专业港澳人才职称评价管理办法,畅通港澳专业人才申报内地职称渠道。

正如植物的蓬勃生长需要适配温度和土壤,近年来,南沙在土地租金、交通区位、产业布局、规则衔接等方面逐步凸显的优势,  吸引了将近3000家港澳企业选择将南沙作为立足点。

当中不乏有香港高校将科研成果在南沙落地转化,并成功孵化出晶科电子、码石信息科技等一批高成长性的科创企业。

  晶科电子

为了支持更多港澳青年来南沙发展,南沙专门打造了让港澳青年畅享理想的创业港湾——“创享湾”  ,引入TIMETABLE、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粤澳国际产业融合发展青创基地等5个港澳青创基地。

  创享湾

  创享湾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创业基地,更准确地说,这是能让港澳青年真正扎根生活的国际化社区。

为了让港澳青年享受到跟内地居民同样便利的待遇,南沙可谓细致入微。打造了“港澳新青寓”,并将租房、购房、工商、医疗、教育等各项现实需求都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圈。

南沙发改部门开通上线“惠港惠澳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汇集了南沙出台的惠港惠澳政策措施。只需“指尖一点”即可轻松查找相关领域可享受的优惠政策,有效解决港澳居民、业界在南沙生活、就业、创业缺乏系统性、便捷式政策指引等问题,保障政策“找得到、看得懂、问得着”,向港澳提供更加全面、便捷、易懂的政策查阅体验。

  南沙惠港惠澳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全方位交心交融的服务体制下,南沙成功吸引了279个港澳台青创企业创新发展,近2000名港澳青年学生在南沙完成实习,并且促成了多名港澳青年入职南沙区内的法定机构和企业。

  香港青创空间

  香港创业青年在南沙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开办手续

可以说,南沙在粤港澳三地中扮演的“联系人”角色,已渐渐超出地理和制度的关联,上升到更高层次的“心联通”。

一种由心而发的归属感,在南沙上空凝聚。

  国际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

放眼未来,大国角逐全球科创已成定势。一场无声的科技创新较量悄然席卷全球。

早在2017年,广东就开始明确布局打造中国“硅谷”——广深科创走廊,与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一较高下。

这一规划后来升级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

南沙作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枢纽节点,身负重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天河二号”超算南沙分中心,正是对此的有力实践。

  “天河二号”超算南沙分中心

作为全中国第一个具备将超算能力直通香港的网络专线,  “天河二号”超算南沙分中心已经累计为200余个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提供超算服务。

据官方统计,目前已为包括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在内的两百余个港澳及海外科研用户团队提供超过2亿核时的超算服务,涉及材料化学、生物医药、工程机械仿真计算、气候模拟与海洋环境、金融计算等多个领域。

正是有了“天河二号”超算作为后盾,粤港澳大湾区才能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支撑国家的科创战略。

也正是得益于地缘优势和交通版图的战略地位,南沙可以更高效便捷地触达产业链,吸引更多港、澳一流高校的科创成果在南沙就地转化。

最具代表性的证明就是南沙在广东率先扛起大旗,成功吸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首个获批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效果图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效果图

过去,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如今,南沙站在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

长三角跟珠三角城市都在拼命抢人,南沙不输势头,先后出台“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港澳青创30条”等政策,近三年累计兑现的各项人才政策扶持超过15亿元。

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南沙的人才增量相当给力,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较2017年猛增5.3倍,累计约1.5万人。

可以说,南沙对“全面合作”的开放型探索,永不止步。它集合了粤港澳三地的优势资源和经验,逐渐成为广东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

我们庆幸看到,南沙在历练中快速成长。如今的南沙,就像站上滑雪大跳台的运动员,在空中自信地完成一套套翻转动作。

我们期待,更好的南沙,更高的突破。